(转自“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”)
梅昕(化名)护士是武汉新洲区中医医院的妇产科护士,她的丈夫是位人民警察。2020年的1月22日是他们结婚一周年的日子,本打算大年三十值班后一起回老家过周年纪念日,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,两人都回归到了抗击疫情的一线。
1月23日,梅护士的医院接到做隔离病区的通知,梅护士去医院帮忙搬运病人。后来医院接诊了大量发热病人,她也从妇产科转入隔离病区支援工作,在工作过程中与发热病人有过接触。
“孩子可能半年内要不了”
在疫情尚不明朗的时候,梅护士已主动请缨到前线工作。那时考虑到同事大多都有孩子要照顾,自己的负担相对轻一些。2月1日,青海医疗队来到她的医院支援抗击疫情。准备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梅护士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咳嗽,担心影响他人,于是在医院做了检查。诊断结果显示,她的肺部有磨玻璃状阴影,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后住院治疗。
她坦言当时的自己有些焦虑,因为面临着很多未知的事情,一方面不知自己的病情会如何发展,另一方面更害怕会传染给家人。庆幸的是,家人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。
此外,早在去年的12月中旬,她已做完输卵管检测,各项身体指标都比较适合备孕。“当武汉出现疫情的时候,我心里就想可能一时半会没法要孩子了,但是没想到后来感染了病毒,可能半年之内都不能要孩子了。”
备忘录里的“住院日记”
住院的一个月里,梅护士每天坚持写“住院日记”,并珍藏在手机备忘录里。日记中记录着她住院治疗的心路历程,从最初担心的情绪,再到积极配合治疗,尽力安抚病区病友,字里行间,记录着这位90后姑娘感受的人间冷暖。
“我常常在写这些的时候,一边写,一边流泪。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,不能很好的表达,也无法用言语去表达”。这句话是她日记的结束语。而手机备忘录里的小小空间,也是她住院期间,心底最柔软的地方。
部分住院日记内容
她还回忆起青海医疗队的一位医生,有一次工作忙到很晚,与她隔着桌子吃饭时没有戴口罩。她害怕自己会传染给医生,所以始终牵挂着她,那天后四处打听她的消息。没想到一周之后,那位医生要到了她的联系方式,告诉她自己一切正常,不要担心。
隔离结束的梅护士,已经回家和丈夫团聚了。家人都相安无事,是她最大的心愿。经历了这次疫情,感觉自己亲眼见证着历史,见证着事情一点一滴地变化。
看到疫情慢慢得到控制,复工的人也愈来愈多,整个城市逐渐恢复正常,眼见着自己身体也日渐康复,梅护士内心满是欣慰和幸福。她希望一切都可以快些好起来,也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能够健康,平安。
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,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。2020年1月25日,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,发起设立“医务人道救助基金”,面向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人道救助。2月20日,字节跳动宣布追加捐赠5000万元,基金总额提高至2.5亿元。2月27日,为了让每位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获得保障,“医务人道救助基金”新增捐款1.41亿元。梅昕是第三十七批收到基金资助的医护人员之一。
(文中梅昕系化名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